早秋夜坐怀蒋丈静山

夜轩杀明灯,秋虫啼四壁。
人静月复清,云疏雨犹滴。
怀君竹闲径,况此风中笛。
幽意其如何,阶草自寂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秋夜坐怀蒋丈静山》是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姓名与生平: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乾隆元年(1736)应博学鸿词科试,无意仕进,潜心著述。他博览群书,尤熟于宋史,诗宗陶渊明、谢灵运以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自成一家。
  1. 作品原文
  • 夜轩杀明灯,秋虫啼四壁。
  • 人静月复清,云疏雨犹滴。
  • 怀君竹閒径,况此风中笛。
  • 幽意其如何,阶草自寂历。
  1. 诗歌赏析
  • 意境之美:《早秋夜坐怀蒋丈静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画面。诗人在寂静的夜里,独自坐在轩窗下,四周被秋虫的鸣叫声所包围,而月亮又显得格外明亮,云雨交织的景象增添了几分凄美和愁绪。
  • 情感流露:诗中的“怀君竹閒径”和“况此风中笛”反映了诗人对友人蒋丈的深切怀念。他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自然景观的描绘:“人静月复清,云疏雨犹滴。”这两句通过对月光、云彩和雨滴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自然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 哲理性的思考:“幽意其如何,阶草自寂历。”这里的“幽意”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人生或哲学的思考。而“阶草自寂历”则暗示了时间的自然流逝和生命的平淡无奇。

《早秋夜坐怀蒋丈静山》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厉鹗独特的文学才华。这首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凄凉之美,还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