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看月分得声字

焦山寺里钟始鸣,焦山寺前江月生。
此时月上潮复上,风水相薄为奇声。
馀音瑟瑟猎枯荻,磔然飞起栖禽惊。
长波万里入杳霭,中流一道驰空明。
数星莫辨北固火,几点不送南徐更。
群峰隔岸悄如睡,何事贾舶贪宵行。
吴头楚尾兼越角,我辈聚若九子萍。
珉石兴来吊鹤瘗,琼田望去呼龙耕。
坐久起踏松影碎,满地窸窣霜华横。
琉璃宫殿水精域,佛界尽在寒而清。
良朋伟观那易得,天教今夕二者并。
高咏坡公赤壁句,一尊酹月还同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焦山看月分得声字》是厉鹗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焦山寺观赏月景时所感受到的自然声响和意境之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厉鹗:厉鹗,字太鸿,号樊榭,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卒于乾隆元年。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精通宋史。
  • 生平:厉鹗曾在科举考试中失利,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文学创作。他的一生致力于著述,对宋代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 作品原文
  • 诗句原文:“焦山寺里钟始鸣,焦山寺前江月生。”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与自然景观的互动,即钟声与月光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诗句原文:“此时月上潮复上,风水相薄为奇声。”
    这两句诗展现了月亮与潮汐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奇特声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 诗句原文:“余音瑟瑟猎枯荻,磔然飞起栖禽惊。”
    这里描述的是月光照射下的江面和芦苇,以及惊动栖息在此地的鸟类,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 诗句原文:“长波万里入杳霭,中流一道驰空明。”
    通过描绘长波和中流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某种联系。
  • 诗句原文:“良朋伟观那易得,天教今夕二者并。”
    这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良辰美景的珍贵与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向往。
  • 诗句原文:“高咏坡公赤壁句,一尊酹月还同倾。”
    最后一句,诗人不仅赞美了古人的诗词艺术,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共同品味这份难得的文化与情感的盛宴。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焦山寺周围的自然环境。从钟声到月光,再到潮汐与江水的声音,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流露真挚而热烈,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友情的感慨。
  • 语言风格:厉鹗的语言优美、含蓄,用字考究,既展现了宋代诗词的传统韵味,又充满了个性和创新精神。

《焦山看月分得声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对自然、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表达。厉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