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谒分水庙作

芒芒禹迹画九区,千年距野更须臾。
大河南徙伏流断,惟有转漕争川涂。
我来凉月出深树,清钟未绝灵祠趋。
祠前地势若覆盎,铜丸注坂两下俱。
古汶西行正当面,鲛宫贝阙根虚无。
擘流仿佛似彭蠡,驰波相背漂以输。
南帆北柁竞望此,箭筈脱手荷倾珠。
村氓离立话遗事,壅遏讵匪由人乎。
白老奇谋戴村筑,东逝那复沧溟纡。
太仓红朽赖一线,万斛传送如轻凫。
奈何利害互倚伏,频遭秋潦饥难苏。
众神部署有主者,诛风刑雨功非诬。
沟渠不溢百谷遂,田家旦暮歌乌乌。
治粟都尉奉牲醴,饫及介卒兼鳞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夜谒分水庙作》是清代诗人厉鹗的作品。该诗通过描写大河的变迁、转漕争川的情景以及凉月出深树等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古代文明的感慨。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厉鹗在其晚年时期所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兴亡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自然和社会,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现实的关注。
  2. 内容概述:诗篇开篇描述了大河的变迁,指出由于河南一带的河水北移,昔日的水路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转漕争流的繁忙景象。接着,诗人来到分水庙前,感受到庙宇周围的地势如同倒扣的器皿,反映出历史长河中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敬畏。
  3. 情感表达:厉鹗在诗中流露出深厚的感情。他通过对古代文明的回忆与现代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这种情感不仅源于对过去的怀念,也体现了他对未来的关注和忧虑。
  4. 艺术特色:厉鹗的写作技巧非常高超,他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大河比作画卷上的九区,以及使用“铜丸注坂两下俱”这样的生动形象,使得整首诗歌富有诗意且层次分明。此外,诗歌中的对仗工整,语言优美,充分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5. 历史意义:厉鹗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更在历史意义上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他的诗歌,后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历史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对清朝晚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状态有较为深入的反映和探讨。

厉鹗在诗歌中也展示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他通过对月光、钟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超脱,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也是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月夜谒分水庙作》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更是一本记录着历史沧桑、见证文化传承的重要文献。厉鹗通过自己的笔触,让读者能够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