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坞我旧过,阴森翳丛筱。
隔林见梅花,谓是山月晓。
花深不辨径,地寂唯闻鸟。
但看香雪繁,似觉青翠少。
此中饶僧庐,粥鱼出烟杪。
后游鬓丝增,初春涧声杳。
无事为佛事,益以诗自绕。
桐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桐坞》是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乡村风貌的诗歌。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和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悟。以下是对《桐坞》的介绍:
创作背景: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晚号陶庵,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与陶渊明、谢灵运等并称为“诗坛三杰”。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上,还包括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的创作。
文学价值:《桐坞》作为厉鹗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示了他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诗不仅是厉鹗文学创作的高峰,也反映了清代中晚期诗歌发展的一个侧面。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文化的某些特征,以及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到见解。
文学影响:尽管《桐坞》本身可能没有直接的历史记录表明它对后世的影响,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厉鹗的诗歌创作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对整个清代乃至民国时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文学特色:厉鹗在《桐坞》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相结合,通过对桐坞四季变换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此外,他还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家乡、对故土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贯穿于整首诗作之中,使得《桐坞》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桐坞》不仅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清代诗歌发展、认识厉鹗个人及其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