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斋延明曦,壁讶数峰接。
其下松桧阴,斗水穿石摺。
岩扉中有人,停琴展幽牒。
侍立双玉童,衫袖空翠裛。
我疑卢鸿一,期仙磴可蹑。
谛观出宁藩,珍重墨林笈。
高皇十七子,龙种何蹀躞。
晚年慕冲举,自抑金川捷。
幸非七国败,思与八公揖。
此图寓意耳,深萝神隐惬。
浑如匡庐云,尚袅草堂颊。
太息南昌城,空宫填落叶。
集方环山斋题明宁献王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集方环山斋题明宁献王画》是明朝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明宁献王的画为主题,通过对画作的细节描绘和对作者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明宁献王的敬仰之情和对其作品的赞美之情。
文章开头,杨慎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点明了自己对于明宁献王画的认识。他通过观察画作的细节,发现画作中的方环山与自己的家乡有相似之处,从而引发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杨慎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展示了他的才华横溢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在文章中,杨慎不仅描述了画作的细节,还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画作的艺术魅力。他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画作中的山、水、树等元素与家乡的特点相联系,使得画作更加生动、真实。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除了对画作的描绘外,杨慎还在文章中表达了对明宁献王的敬仰之情。他通过赞美明宁献王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尊敬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也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感人。
《集方环山斋题明宁献王画》这篇文章以其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同时,它也向我们传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历史人物的尊敬之情,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