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墙杏花和桑韬甫

韩公谪江陵,见花忆京辇。
我从学圃馀,种杏遮老眼。
一枝颇横出,风味极娇软。
却窥邻翁墙,晕脸本同产。
匹如大小乔,东风嫁各遣。
脉脉抱单愁,盈盈欠双撚。
故人过题句,语妙不容选。
豪家玉阑空,苔没争春楄。
美物讵同归,妄心聊为剪。
小立斜阳里,诗成一笑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邻墙杏花和桑韬甫》是清代厉鹗的作品。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韩公谪居江陵期间,因见到杏花而回忆起京城的景象。诗人将自己比作学习园艺的人,种下了杏树以遮挡视线,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从诗歌本身来看,《邻墙杏花和桑韬甫》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的“我从学圃馀,种杏遮老眼”一句,不仅描述了诗人自己参与园艺的场景,更透露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同时,通过对韩公被贬至江陵时的情景描写,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相联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从历史文化背景上分析,《邻墙杏花和桑韬甫》的创作时期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呈现出多元并茂的局面,诗歌作品也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因此,《邻墙杏花和桑韬甫》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邻墙杏花和桑韬甫》不仅是了解清朝诗歌的一个窗口,更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学习这样的古典诗词,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还能够增进对中华文化深层次理解和尊重。

《邻墙杏花和桑韬甫》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古诗。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在阅读和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人们应当意识到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因此,深入探讨和理解《邻墙杏花和桑韬甫》,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能够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