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过秋雪庵

斜景雪峰青,容与来沚中。
春田渺无际,碧流漫交通。
拥楫忽生寒,峭风吹自东。
鳞云漾天影,落日明复阴。
钟梵此时歇,空香出浦深。
香门渡桥入,鱼鸟皆相识。
更上小楼看,澄心延暝色。
欲留苦不得,轻波送客还。
村围何限树,溪口转多湾。
晚契真如理,期水又期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过秋雪庵》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作者为清代厉鹗。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秋雪庵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1. 诗歌原文与解析
  • 诗词原文
    斜景雪峰青,容与来沚中。
    春田渺无际,碧流漫交通。
    拥楫忽生寒,峭风吹自东。
    鳞云漾天影,落日明复阴。
    钟梵此时歇,空香出浦深。
    香门渡桥入,鱼鸟皆相识。
    更上小楼看,澄心延暝色。
    欲留苦不得,轻波送客还。
  • 诗意解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雪庵夜景。诗中的“斜景雪峰青”用来形容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淡淡的青色,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春田渺无际,碧流漫交通”则展现了一片宽阔的水田和流动的河水,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印象。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成功地捕捉到了秋夜的宁静和美丽。
  1. 作者简介
  • 厉鹗:清代诗人,字太鸿,号樊榭山人,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尤其擅长写诗和书法。厉鹗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受后人的推崇。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包括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作品主题
  • 自然美的追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这首诗提醒我们要慢下来,去感受大自然的韵律和色彩。诗人通过对秋雪庵夜景的描绘,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
  1. 文化意义
  • 文人墨客的聚集地:秋雪庵不仅是一个景点,也是一个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文人雅士都喜欢在这里吟诗作画,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这种文化氛围使得秋雪庵成为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吸引了众多文人前来欣赏和创作。
  1. 历史影响
  • 秋雪八景之一:在吴本泰的记载中,秋雪庵被概括为“秋雪八景”之一。这个称号不仅代表了秋雪庵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赞赏和追求。秋雪八景作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和赞美。
  1. 审美特点
  • 简洁而富有意境:厉鹗的这首《晚过秋雪庵》语言简洁却富有意境,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观和艺术才华。这种简练而又深远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诗成为经典之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时,这也是对后世诗歌创作的有益启示,即在表达时不仅要注重形式上的简洁,更要注重内容上的深刻和意境的营造。
  1. 现代意义
  • 环境保护的启示: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诗人通过描绘秋雪庵的自然美景,提醒我们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环境,不要随意破坏。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促使现代人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晚过秋雪庵》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它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和艺术价值的佳作。这首诗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宁静,同时也启发人们去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