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归舟作

风俗家多具画船,苕山浮碧在门前。
自牵贱事匆匆去,不为蘋花住一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兴归舟作》是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的“风俗家多具画船,苕山浮碧在门前。自牵贱事匆匆去,不为蘋花住一年。”等句子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乾隆元年(1736)应博学鸿词科试,无意仕进,潜心著述。他是继朱彝尊而后起的浙西派的重要作家,著有《樊榭山房集》二十卷。
  • 时代背景:这首诗写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江南地区的水乡景色更是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关注。
  1. 诗词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樊榭山房集》吴兴归舟作 风俗家多具画船,苕山浮碧在门前。自牵贱事匆匆去,不为蘋花住一年。
  • 翻译:风俗人家多有装饰华丽的船只,苕山如碧波荡漾般映照在面前。我因琐事匆忙离去,并非因为喜爱那片苹花而停留一年。
  1. 主题与情感
  • 自然美:厉鹗通过描述苕山浮碧、苕水潺潺等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家乡美景的赞美和怀念。
  • 个人情感:诗人通过“自牵贱事匆匆去”等句子,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 社会环境: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变迁,以及文人对于这种变化的感受和思考。
  1. 艺术特点
  • 意象运用:厉鹗善于使用意象,如“风俗家多具画船”中的“画船”,既指实际的船只,也暗指文人墨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想象。
  • 语言风格:厉鹗的语言清新婉约,既有宋词的韵味,又有唐诗的豪放,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厉鹗是继朱彝尊之后的浙西派作家,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文化传承:厉鹗的作品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风貌,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樊榭山房集》中的其他作品也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如《湖船录》、《南宋画院录》等,这些作品都是研究古代江南水乡文化、历史及文学的重要文献资料。同时,厉鹗的其他作品如《绝妙好词笺》等,也展示了他作为词人的一面,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宝库。

《吴兴归舟作》不仅是厉鹗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到的艺术眼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