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池上

片段残云都卷尽,水边秋思渺无涯。
西风吹过徐熙鸭,丁倒莲房摇箭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月三日池上》是厉鹗创作的一首古诗。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是清朝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塘边孩童采莲的生动场景,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厚热爱。下面将详细介绍《九月三日池上》:

  1. 诗歌原文及片段:诗中的片段“残云都卷尽,水边秋思渺无涯”描述了一幅宁静的秋日景象,天空中残存的白云逐渐消散,水面上秋意渐浓,思绪无边。诗句“西风吹过徐熙鸭,丁倒莲房摇箭靫”则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示了秋风轻拂下荷叶摇摆的情景,以及孩童戏水时不慎弄倒莲叶的情景。

  2. 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厉鹗生活在清朝盛世时期,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思想情感。在《九月三日池上》中,厉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通过对孩童活动的描写,传达了他对纯真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深爱恋。

  3. 诗词赏析:在这首诗中,厉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通过描绘小孩留下的踪迹,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无常。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深意的诗歌形象。《樊榭山房集》中的《九月三日池上》,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生活哲理的深刻反思。

厉鹗的《九月三日池上》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诗篇,更是一个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