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城使风暮抵扬州

西风作意送行舟,帆饱清淮碧玉流。
三百里程消一日,芦花吹雪到邗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淮城使风暮抵扬州》是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七绝。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 西风作意送行舟:西风似乎有特别的意思,为行船吹拂,带来一种别样的意境。
  • 帆饱清淮碧玉流:形容船只的帆在清波荡漾的淮河中显得饱满且美丽。
  • 三百里程消一日:描述从淮安到扬州三百里的距离,如同一日内即可完成。
  • 芦花吹雪到邗沟:描绘了傍晚时分,芦花被风扬起,仿佛雪花一般飘落至邗沟的情景。
  1. 作者介绍
  •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乾隆元年(1736)应博学鸿词科试,无意仕进,潜心著述,是继朱彝尊而后起的浙西派的重要作家。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感慨。诗中的“西风作意送行舟”形象展示了天气的变化,为行程增添了几分诗意。同时,“帆饱清淮碧玉流”和“芦花吹雪到邗沟”等句则用优美的意象描绘了沿途的风光,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心境变化。

《淮城使风暮抵扬州》不仅展现了诗人厉鹗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