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静寺 其二

冷落僧房树下开,瘦腰想像独裴回。
祇怜一代风骚手,邢邵曾容作贼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普静寺 其二》是清朝乾隆帝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普静寺的宁静与祥和,通过对普静寺景象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
  • 乾隆帝,即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清朝第四位皇帝,于康熙五十年登基,于乾隆六十年去世。他统治时期,清朝国力强盛,疆域广阔,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乾隆帝本人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爱好者,他的诗作中不乏对自然美景的赞颂和对民间生活的观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修养。
  1. 诗歌原文
  • 《普静寺 其二》原文如下:“山径盘桓石磴斜,松声竹影过僧家。一泓清水涵天镜,万壑苍松锁晚霞。”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乾隆帝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普静寺周围的景色,如“山径盘桓”、“松声竹影”,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象征意义:诗中的“一泓清水涵天镜”象征着纯净与明净,而“万壑苍松锁晚霞”则暗喻坚韧与不屈。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是景物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对生命态度的隐喻。

《普静寺 其二》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佛教禅意的领悟,同时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成就。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