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赵谷林四绝句 其二

疏泉移岫不离家,扶病犹思踏月华。
寂寂西池人定后,吟魂应是绕梅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赵谷林四绝句 其二》是清代诗人厉鹗的作品,其中“疏泉移岫不离家,扶病犹思踏月华。寂寂西池人定后,吟魂应是绕梅花”是这首诗的第二句。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厉鹗:清代著名文学家,与高鹗、朱彝尊并称为“清诗三大家”。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
  1. 诗歌原文
    疏泉移岫不离家,
    扶病犹思踏月华。
    寂寂西池人定后,
    吟魂应是绕梅花。

  2. 诗歌解析

  • 疏泉移岫不离家:“疏泉”指的是泉水流过的地方,“移岫”则是山石移动的景象。这句表达了即使身处异地,诗人的心仍旧牵挂着家乡。
  • 扶病犹思踏月华:“扶病”说明诗人身体不适,但仍然想要追寻自然之美。“踏月华”则是指赏月,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寂寂西池人定后:“西池”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如庭院或园林。在夜晚人静的时候,诗人独自一人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 吟魂应是绕梅花:这里的“吟魂”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内心世界,“绕梅花”则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夜色中盛开的情景。
  1. 主题思想
  • 对故乡的依恋:通过描写远离家乡的诗人仍心系故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 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诗句中频繁提到自然景观,如泉水、月亮、梅花等,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无限热爱和敬畏。
  • 对孤独的感受:在夜晚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欣赏美景,反映出他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情感。
  1. 艺术手法
  • 意象的使用:在这首诗中,“疏泉”、“移岫”、“月华”、“梅花”等意象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 对仗工整:诗句中的“疏泉移岫不离家,扶病犹思踏月华”采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规整和谐。
  •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具实感又富于诗意的艺术空间,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文学价值
  • 文化内涵:厉鹗的诗歌不仅体现了其个人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 艺术成就: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哭赵谷林四绝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在语言运用还是在意境营造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 历史背景
  • 清代的社会环境:清代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厉鹗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 文人群体的影响:在清代文人群体中,厉鹗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力脱颖而出,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当时文人群体的影响和赞赏。
  1. 后世影响
  • 对后世的启示:厉鹗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传承与发展:厉鹗的作品被视为清代诗歌的典范之一,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现代评价
  • 文学史地位:在文学史上,厉鹗的作品被视为清诗的代表之一,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 艺术价值的体现:厉鹗的诗歌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艺术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哭赵谷林四绝句 其二》作为厉鹗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世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鉴赏资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创作动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