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道中寄汪祓江

雨挟云阴天四垂,孤城萦策况凄其。
绿杨风起狐狸淀,细草烟荒扁鹊祠。
剑客于今谁忼慨,马群自昔重权奇。
燕南赵北明朝是,秋水茫茫有所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任丘道中寄汪祓江》是清代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厉鹗: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是继朱彝尊而后起的浙西派的重要作家,尤其以词著称。
  1. 诗歌原文
  • 雨挟云阴天四垂,孤城萦策况凄其。绿杨风起狐狸淀,细草烟荒扁鹊祠:这是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雨后荒凉的景象,阴云密布的天空低垂,孤城的轮廓在雨雾中若隐若现,绿色的杨柳随风起舞,狐狸的沼泽显得格外凄凉,一片荒芜的草地上烟雾缭绕着已经荒废的扁鹊祠。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厉鹗的诗歌风格婉曲幽深,字句清远,声调和谐,每成高境,是继朱彝尊而后起的浙西派的重要作家。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通过雨后的孤城、风起的杨柳、狐狸的沼泽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往昔英雄事迹的缅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伤。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代:这首诗创作于清乾隆年间,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厉鹗作为当时的文学家,其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较高的评价。

《任丘道中寄汪祓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了解清代诗歌风貌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