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湖归舟遇雨用前韵

阴晴无定验朝霞,零落还因故友嗟。
社燕来时初上冢,林鸠啼处各归家。
山容正媚偏逢雨,酒价初高只为花。
老向太平行乐地,一枝柔橹是生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湖归舟遇雨用前韵》是诗人厉鹗的一首七言古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厉鹗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而且展现了他的文学才能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人,是继朱彝尊之后浙西派的重要作家。他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中举,乾隆元年(1736年)应博学鸿词科试,却无意仕进,潜心著述。厉鹗在诗坛的成就显著,其作品风格婉曲幽深,字句清远,声调和谐,被誉为继朱彝尊之后的一代宗师。他的著作包括《樊榭山房集》、《湖船录》、《宋诗纪事》等多部文学作品。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节选:阴晴无定验朝霞,零落还因故友嗟。
  • 翻译:天空的天气变化无常,如同朝霞的消失一样难以捉摸;我之所以感到孤独,是因为我的老朋友已经离我而去。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天气的无常与人事的变迁来表达诗人的无奈和哀伤。首联通过对天气变化的形象描绘,引出诗人的孤独感,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离去的感慨。
  • 节选:社燕来时初上冢,林鸠啼处各归家。
  • 翻译:燕子归来的时候,人们开始为逝去的亲人扫墓;黄鹂鸟啼叫的地方,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 赏析: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燕子归来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而黄鹂鸟的啼叫则预示着万物复苏、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通过描绘这些生动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 节选:山容正媚偏逢雨,酒价初高只为花。
  • 翻译:美丽的山峦虽然美丽,但偏偏遇到了下雨的天气;因为花儿盛开,酒的价格也随之上涨。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山的美丽与雨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同时,“酒价初高只为花”也暗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即在美好事物面前,即使价格有所上涨,也要珍惜和享受。
  • 节选:老向太平行乐地,一枝柔橹是生涯。
  • 翻译:我晚年喜欢在这样的地方享受平静的生活,一根柔和的竹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 赏析: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晚年追求简单、平和生活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享受。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1. 主题分析
  • 自然描写:厉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自然景色的变化,如山容、社燕、林鸠等,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情感表达:整首诗贯穿着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和孤独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态度。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和动人。
  • 艺术特色:厉鹗的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独具匠心,如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历史背景及影响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得以有机会吟诗作赋。同时,清朝时期文人对于诗歌的创作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和追求,厉鹗作为浙西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创作也受到了时代的推崇。
  • 艺术成就:厉鹗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他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形式上也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和赞誉。
  • 文化传承:厉鹗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许多学者对他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泛湖归舟遇雨用前韵》是厉鹗创作的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之美的诗歌。通过对其深入的解析和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启示和智慧。这首诗不仅是厉鹗文学创作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