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夜同舒云亭明府竹田瓯亭诸君泛湖

游云吹尽一轮孤,碧涨光连里外湖。
买得迎凉新舫子,来看卧水玉浮图。
柳边夜笛清逾迥,山际秋灯淡欲无。
共惜前汀好风露,坡仙逝矣不堪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元夜同舒云亭明府竹田瓯亭诸君泛湖》是清代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厉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将作者与友人在中秋之夜共游湖泊的愉快经历生动地展现出来。下面将进行详细的介绍:

  1. 诗人简介:厉鹗,清代诗人,字太鸿,一字雄飞,号铁笛道人,晚号樊榭山房主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诗文,尤擅长骈文和词赋。厉鹗的诗歌创作以五言、七言为主,风格清新脱俗,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深受后人喜爱。

  2. 诗词原文:游云吹尽一轮孤,碧涨光连里外湖。买得迎凉新舫子,来看卧水玉浮图。柳边夜笛清逾迥,山际秋灯淡欲无。共惜前汀好风露,坡仙逝矣不堪呼。

  3. 诗意解析:首联“游云吹尽一轮孤,碧涨光连里外湖”,描述了中秋之夜天空中的游云逐渐消失,一轮明月独自高悬,其倒映在湖面上,使得湖面波光粼粼,仿佛与月亮相连。这一句通过“游云”与“明月”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月夜之中。

颔联“买得迎凉新舫子,来看卧水玉浮图”,则转入了具体的活动场景。在这里,诗人提到了“新舫子”,即新的船只或者渡船,可能是为了在湖上游玩而专门准备的。同时,还提到了“卧水玉浮图”,可能是描述湖水中的倒影或者月光下水面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湖面的宁静与美丽。

颈联“柳边夜笛清逾迥,山际秋灯淡欲无”,进一步描写了夜晚的景色和氛围。这里的“柳边夜笛”可能是指湖边柳树附近传来的夜曲声,给人一种幽静、浪漫的感觉;而“秋灯”则指秋天的夜晚,灯火稀疏,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

最后一句“共惜前汀好风露,坡仙逝矣不堪呼”,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这里提到的“坡仙”很可能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因为厉鹗在这首诗中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以此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感叹。

《中元夜同舒云亭明府竹田瓯亭诸君泛湖》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境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也反映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如何通过文字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