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水铺

苦水名初识,何年续水经。
高榆齐剥白,细草远连青。
墙上驱鸡过,溪边饮马停。
劳人歌一曲,憔悴有谁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苦水铺》是清代厉鹗创作的一首诗,而非文学作品的标题。这首诗通过描绘苦水铺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以下将详细介绍《苦水铺》: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厉鹗,字太鸿,一字雄飞,号樊榭,又号南湖花隐、西溪渔者,浙江钱塘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卒于乾隆初年。他是清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以诗词见长,尤擅长用书,为浙派名家。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他的《宋诗纪事》《辽史拾遗》《南宋院画录》等作品都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重视和研究。
  • 创作动机:厉鹗的诗歌深受其个人经历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他可能曾在扬州马曰琯的小玲珑山馆中多年,接触了大量的宋人文集,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1. 诗歌原文
  • 高榆齐剥白,细草远连青。
  • 墙上驱鸡过,溪边饮马停。
  • 劳人歌一曲,憔悴有谁听。
  1. 诗歌赏析
  • 自然意象:《苦水铺》中的自然景观描绘生动而细腻,如“高榆齐剥白,细草远连青”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自然画面,通过对高榆和细草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寂和寥落的氛围。
  • 人文关怀:诗歌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于人间疾苦的关注。“墙上驱鸡过,溪边饮马停”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为了生计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劳人歌一曲,憔悴有谁听”则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对他们的歌声无人倾听的悲哀。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苦水铺》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作为厉鹗的诗歌,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创作反映了清代晚期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后世评价: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研究中,《苦水铺》被视为厉鹗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厉鹗的诗歌才华,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清代诗歌风貌的机会。

尽管《苦水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它作为厉鹗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末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