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龙门山巢云上人房

山楼出树杪,夜宿万山中。
虎啸不惊定,钟声疑在空。
背窗栖鸟影,灭烛听松风。
明日寻阶水,应添十二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龙门山巢云上人房》是清代厉鹗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姓名与生平:厉鹗,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西溪渔者等。他是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人,乾隆初曾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未果。此外,厉鹗搜奇嗜博,曾在扬州的马曰琯小玲珑山馆中多年。
  • 文学成就:厉鹗的诗词皆工,尤以诗歌清高,且在书方面亦有涉猎。《宋诗纪事》是其编纂的书籍之一,对宋诗有深入研究和评论。他亦为“浙西词派”的重要作家,并撰写了多部有关诗词的著作。
  1. 作品原文
  • 诗句内容:《宿龙门山巢云上人房》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夜晚宿于龙门山中的一间禅房的情景。诗中描绘了山楼出树杪,万山中夜宿的景象。
  • 诗句意境:“虎啸不惊定,钟声疑在空”表达了诗人在深夜中听到山林中的虎啸声时并未被惊吓到,而远处传来的钟声则让诗人感到仿佛就在耳边响起一样。
  • 诗句情感:“背窗栖鸟影,灭烛听松风”则是通过描述诗人在禅房中,背着窗户,听着松风和鸟儿的鸣叫声入眠的场景。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点: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大自然和夜晚禅房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
  • 文化价值:作为清代诗人的作品之一,此诗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据文献记载,这首诗是在厉鹗晚年创作的。
  • 创作动机:厉鹗可能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选择了这一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

《宿龙门山巢云上人房》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还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这首诗不仅是厉鹗文学创作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