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喇沙尔

风雨犹疑铁骑屯,至今沙戟有遗痕。
焉耆镇启龙游远,都护城悬乌垒尊。
弓挂轮台飞皎月,韧磨蒲海射晴暾。
戍楼高处分襟带,山水遗经费讨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哈喇沙尔》是清代褚廷璋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清朝时期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诗人生平:《哈喇沙尔》的作者褚廷璋字号左莪,号筠心,出生于江苏长洲,乾隆二十八年成为进士。《西域图志》《西域同文志》《筠心书屋诗钞》等作品显示了他的学术成就与诗歌天赋。尽管他因事降职,但仍致力于文学创作。
  2. 作品内容:诗中描绘了“哈喇沙尔”作为古代重要城市的战略地位。历史上,这个地名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译名,如“哈尔沙尔”“喀喇沙尔”,但都指代同一地理位置,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古焉耆国地。诗中还提到该城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南北疆交通要道的重要角色。
  3. 地理与交通:哈喇沙尔地处辟展西一千六百里,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其位置对古代新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诗中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古城的历史面貌,也反映了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产资源。

《哈喇沙尔》不仅是一首反映古代西域地区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的作品,也是研究当时历史、文化和地理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代中国与西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哈喇沙尔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