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郊南禅寺

古刹何年建,悠然一径斜。
寺前松似盖,塔顶草如叉。
微雨才新霁,奇云幻暮霞。
深耽禅悦乐,趺坐思无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城郊南禅寺》是清代诗人虞铭所作的一首描写寺庙的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南禅寺的自然风光和宁静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从历史背景来看,南禅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始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认的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虞铭作为清代的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也表达了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在这首诗中,虞铭通过对南禅寺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于禅宗文化的理解和追求。禅宗文化强调的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自我超越,这与虞铭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不谋而合。

从文学价值来看,虞铭的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首句“古刹何年建”便为全诗奠定了古朴、庄重的基调。接着,“寺前松似盖,塔顶草如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南禅寺周围松树茂密、塔顶长草的景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环境的独特魅力。此外,“微雨才新霁,奇云幻暮霞”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南禅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巧妙地融入其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平静。最后,“深耽禅悦乐,趺坐思无邪”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他对禅宗文化的深深敬仰和内心的平和。

虞铭的《宿城郊南禅寺》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的诗作,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刻感受到虞铭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和学习古代诗歌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