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曾孟璞表兄

一乡称钜室,身后竟清贫,如君子孝孙贤,但留忠厚诗书,乱世种瓜亦何恨;
旧业守名园,卜居曾托足,昔我喧宾夺主,感到山邱华屋,令人看竹欲无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曾孟璞表兄》是杨圻创作的一联对句,出自清末至民国初年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背景
  • 杨圻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原名朝庆,又名云史,号野王,生于1875年。他以秀才身份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并先后担任过户部郎中、英属南洋领事等职务。
  •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圻移居香港,并于1941年因病去世。
  1. 文学价值
  • 《挽曾孟璞表兄》作为对联,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清末至民国初年的诗歌风貌。这副对联通过对曾孟璞生前清贫与身后哀荣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感。
  • 对联中的“一乡称钜室”与“身后竟清贫”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曾孟璞生前的社会地位,也反映了其晚年生活的窘迫。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对联更具哲思性和感染力。
  1. 文化意涵
  • “如君子孝孙贤”一句,通过使用成语“君子孝孙贤”,强调了曾孟璞生前的品质和成就,展现了他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和尊敬。
  • “但留忠厚诗书”则表达了对曾孟璞一生学术追求的肯定,即使他身后清贫,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学识和品德。

杨圻的《挽曾孟璞表兄》不仅是一幅文学艺术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通过对这一对联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