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梧明烛秋如画,风露潇潇下。
小山金粟落闲阶,清月不知人恨又飞来。
海南一握愁难尽,但愿来生准。
博山炉冷夜如年,香死成灰灰死不成烟。
虞美人 庚子中秋遣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是一首词,而非诗歌,其创作于庚子年(1900年)中秋之夜。这是一首充满哀愁和对团圆渴望的作品。词的作者杨玉衔,是一位有才华的词人,他的其他作品如《抱香室词钞》等,也展示了他对古典文学的深厚造诣。
这首词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景物与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团圆生活的向往。“碧梧明烛秋如画,风露潇潇下”这一句,通过“碧梧明烛”和“秋如画”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接着,“小山金粟落闲阶,清月不知人恨又飞来”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为凄凉的场景之中,“金粟”和“清月”的描写,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孤独感。
词中通过“海南一握愁难尽,但愿来生准”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愁和对未来的渴望。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既有对过去的留恋,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希冀。同时,“嫦娥妆罢轻云蔽”和“缑山仙客爱光清”两句,分别描绘了月亮被云遮掩和嫦娥在月宫中的景象,这不仅丰富了词的内容,也使得这首词具有了一种浪漫和梦幻的色彩。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它不仅仅是对一个特定时刻的记录,更是对人生、爱情、离别和团聚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词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虞美人》不仅是一首表现特定历史背景下情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作。它的创作背景、内容和风格都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情感世界,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