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张少轩忠武公 其一

百世忠贞事,徒劳想像中。
宁知逢丧乱,得以见英雄。
大业多遗恨,斯人竟败功。
可怜移祚后,委曲法梁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张少轩忠武公其一》是杨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上忠臣良将的哀悼之情,以及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杨圻:他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诗人,字云史、又名野王,常熟人。他以秀才身份进入官场,先后担任过詹事府主簿和户部郎中等职。在光绪二十八年举人之后,他官至邮政部郎中,并曾出任英属南洋领事。
  • 政治生涯:入民国后,杨圻历任吴佩孚秘书长及商界职务。抗日战争爆发时,他在香港病卒。
  1. 诗歌原文
  • 原文:《哭张少轩忠武公·其一》百世忠贞事,徒劳想像中。宁知逢丧乱,得以见英雄。大业多遗恨,斯人竟败功。可怜移祚后,委曲法梁公。
  1. 诗歌解析
  • 忠贞事与想象:首句“百世忠贞事”,意味着忠诚坚贞的行为跨越了世代,然而这种理想化的英雄行为往往只能通过想象来理解。
  • 逢丧乱与见英雄:“宁知逢丧乱”表达了在混乱的时代背景下,真正的英雄往往是那些能够坚持原则、不向困难屈服的人。而“得以见英雄”则体现了诗人对于能够在乱世中发现并赞扬这些英雄的赞赏之情。
  • 大业多遗恨,斯人竟败功:这句话指出了历史进程中的种种悲剧和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未能成就大业和最终失败的惋惜。
  • 可怜移祚后,委曲法梁公:末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上因权臣操弄而使得英雄不得善终的历史现象的同情和批判。
  1. 历史背景
  • 忠武公张少轩:张少轩可能是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忠武将,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获得应有的荣耀和认可。
  • 移祚后:这里的“移祚”指朝代更替,可能暗示了历史的变迁给英雄带来的不幸与无奈。
  • 委曲法梁公:这里的“法梁公”可能指的是一些利用法律制度进行权力游戏的人物,他们的行为导致了正义之士无法得到公正的处理。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正义的坚守。
  • 艺术手法:使用五言律诗的形式,结合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特点,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 思想内涵:通过诗歌传达了作者对于忠诚、英勇和法治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剖析。

《哭张少轩忠武公其一》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顾和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