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王祠再生梅

赤嵌城头月,何知地下根。
大难成硕果,未敢出降幡。
奇局天重创,原心帝有言。
蛰龙能饮露,应感再生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延平王祠再生梅》是清代诗人杨浚所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而且在文化和历史意义上也有其独特价值。下面将详细介绍《延平王祠再生梅》:

  1. 诗歌创作背景:《延平王祠再生梅》的创作背景与杨浚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杨浚曾在同治年间游台阳谒见延平王祠,并有感于祠中古梅的坚韧与不屈。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的深切思考,以及对自然美和文化传承之间关系的感悟。
  2. 艺术特色分析:从艺术角度看,《延平王祠再生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古梅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诗句“赤嵌城头月,何知地下根”形象描绘了月光下的古梅,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本色和尊严。“大难成硕果,未敢出降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勇气。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的结合,展示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美。
  3. 文化和历史意义:《延平王祠再生梅》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这首诗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以及在困难面前的坚持。在台湾历史上,延平王祠作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重要地点,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精神内涵为这首诗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杨浚通过这首诗向读者传达了一种信念:无论环境如何变迁、时代如何更迭,都应该保持本心,坚守正义和信念。

《延平王祠再生梅》不仅因其艺术魅力吸引人们的目光,更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而受到重视。这首诗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每一位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去细细品味和深入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