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今古托仪型,帝醉何堪君独醒。
每说苍生唯痛哭,只余白发顿飘零。
知己早驾思秋鲙,遗令空棺执孝经。
欲叩铭旌无一字,残灯空自火星星。
挽山衣道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山衣道人》是明代诗人李时行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挽山衣道人》的作者是李时行,字少偕,明广州府番禺人。李时行在官场上曾因事被罢免,但他并未停止对文学的追求和探索。他遍游名山大川,并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其中《挽山衣道人》就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篇。
诗歌原文:先生何处去,应驾赤虬飞。石榻云初冷,丹炉火欲微。苔痕封蜕骨,松子落仙衣。化鹤辽阳外,千秋更一归。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道士的形象,表现了他对自然与修行的独特理解。诗中“应驾赤虬飞”展现了他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精神;“石榻云初冷”,则传达出一种清冷孤寂之感;“化鹤辽阳外”,可能寓意着他超然物外、高洁独立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仙人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艺术特色:李时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意味,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挽山衣道人》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学思想。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古人对于生命、自然以及修行的独特见解,感受到那份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挽山衣道人》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价值和意义远不止于文字本身,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