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澜堂二首 其一

漪澜妙迹忆坡翁,不见龙蛇落池中。
遗我鹂珠鱼蟹眼,至今千载响松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廷果的《漪澜堂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景物和抒发感慨的古诗。这首诗通过对漪澜堂美景的描写,以及对其历史意义的思考而展开,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遗迹的敬仰之情及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从诗的内容来看,“漪澜妙迹忆坡翁,不见龙蛇落池中。”这两句展现了作者对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回忆与怀念。苏轼被尊称为“坡翁”,其文学影响力深远。诗句通过“漪澜妙迹”暗示了苏轼在文学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而“不见龙蛇落池中”则可能暗喻着苏轼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与才华依然影响着后世。

诗中的“遗我鹂珠鱼蟹眼,至今千载响松风。”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的赞美和感叹。其中“鹂珠”和“鱼蟹眼”分别指代了水中的珍珠和游动的水族,而“松风”则是指千年古松所发出的风声。这些意象不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景象,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文化的传承。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漪澜堂二首 其一》在形式上属于五言绝句,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这种形式的诗歌便于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易于读者理解和记忆。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龙蛇”“鹂珠”“鱼蟹眼”“松风”,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其不仅仅是对景致的描述,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哲思。

《漪澜堂二首 其一》不仅是对一个地点或一处建筑的描写,更是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一种致敬和赞颂。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这首诗作为杨廷果文学作品的代表,值得深入探讨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