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壁围德林,廿里平若掌。
铁色蚀土花,陶铸一何广。
变态极千端,寒光凌万象。
玲珑有鬼工,登顿腾异响。
洞壑积层冰,草木犹能长。
不因车马迟,何由独欣赏。
德林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德林石》是清代杨宾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德林石》的作者是清代的杨宾,字可师,号耕夫,晚号大瓢山人。杨宾出生于清浙江山阴(今属浙江省绍兴市),是一位博学的学者,曾为幕僚,并因父亲之故,被遣往宁古塔长流。他不仅精通文学、地理历史,还著有诗集《晞发堂集》和杂文残稿。
诗歌原文:
四壁围德林,廿里平若掌。铁色蚀土花,陶铸一何广。 变态极千端,寒光淩万象。 玲珑有鬼工,登顿腾异响。 洞壑积层冰,草木犹能长。 不因车马迟,何由独欣赏。
诗歌赏析:《德林石》这首诗描绘了德林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感慨。首句“四壁围德林”,形容德林石周围的环境如同被四壁环绕,形成了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气氛。接着,诗句通过“廿里平若掌”来形象地表达德林石的辽阔,仿佛大地在它面前显得如此平坦,宛如手掌般宽广无垠。
艺术手法:《德林石》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拟人化、比喻和夸张等。例如,“铁色蚀土花,陶铸一何广”中的“陶铸”一词,既指石头的形态,也暗含了石头塑造地貌的神奇力量。而“不因车马迟,何由独欣赏”则是通过对自然美的赞美,强调了只有那些能够静下心来体会自然的人,才能发现并欣赏到它的美。
文化背景:《德林石》的创作背景是杨宾作为幕僚,随军西行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清代边疆地区的壮丽风光。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关注和赞美,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杨宾的《德林石》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幅充满哲理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欣赏自然之美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