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觐今朝塞北来,知心漫许出群才。
老亲未得师三浙,小子空惭赋七哀。
故国衣冠虽不改,边门鼓角定相催。
何当日下金鸡赦,作伴同行过誓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省觐今朝塞北来,知心漫许出群才。
老亲未得师三浙,小子空惭赋七哀。
故国衣冠虽不改,边门鼓角定相催。
何当日下金鸡赦,作伴同行过誓台。
《次韵酬周长卿 其二》是清代诗人杨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探讨文学作品时,理解其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主题等,都是深入解读的关键所在。
杨宾的生平与创作生涯为理解《次韵酬周长卿 其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作为浙江山阴人,字可师,号耕夫,晚号大瓢山人,杨宾不仅以其诗歌闻名,还著有《柳边纪略》、《晞发堂集》、《杨大瓢杂文残稿》等作品。他的人生经历同样引人瞩目,其父因事被流放至宁古塔,杨宾曾请代父戍边,但遭拒绝,后与弟共同出塞省亲,体验边防生活。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杨宾的生活阅历,也使他能够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杨宾的《次韵酬周长卿 其二》是清代诗歌创作的一个缩影。七言律诗的形式严谨而工整,通过对仗和对偶的使用,使得诗句朗朗上口,同时也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例如,诗中的“辽东俎豆今王烈,江左风流旧伯仁”通过对比辽东王烈和江左风流,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怀念。此外,诗中也不乏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如“老亲未得师三浙,小子空惭赋七哀”展现了诗人对故土和亲情的深切思念。
杨宾的《次韵酬周长卿 其二》不仅是清代诗歌的一个代表作,也是研究清代文化、历史以及个人情感的一个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杨宾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及其艺术特点,以及作者如何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和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