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渔火

石梁清浅月昏黄,隔岸渔灯数点光。
我亦濯缨来作伴,水深云处唱沧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留渔火》是清代杨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夜晚景象。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杨桢,字梦楼,号潮观,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身无锡,少时读书一目数行,后来应童子试而不得志,转而潜心研究医学,因此名扬一时。尽管他的仕途并不顺畅,但他的文学成就却是不容忽视的。
  2. 诗作原文:石梁清浅月昏黄,隔岸渔灯数点光。我亦濯缨来作伴,水深云处唱沧浪。《小留渔火》是一首描写乡村夜晚景色的七言绝句,其文字简洁却意味深长。诗中通过“石梁清浅月昏黄,隔岸渔灯数点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而“我亦濯缨来作伴,水深云处唱沧浪”则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意境和语言的美。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乡村之中。同时,诗歌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社会影响:虽然杨桢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但他的作品却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颇为深远。可以说,他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素养和独特风格的诗人。
  5. 文学地位:作为清代的诗人,杨桢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小留渔火》是杨桢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创作出的一首诗歌。它不仅展示了清代诗歌的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心理状态。对于喜欢诗歌的人来说,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