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林香叔联

一笑谢红尘,鹤背风高,大抵成佛成仙去;
三春怀旧雨,屋梁月落,不知是鬼是人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林香叔联》是林庆铨创作的一副对联,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离世的哀悼与感慨。下面是对这副对联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挽李香苹联》原文为:“胸中锦绣三都赋;笔底烟云五岳图。”此句描绘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超的艺术修养。其中“胸中锦绣”指其文思敏捷,笔下有如锦绣一般的绚丽多彩;“三都赋”可能指的是古代著名文学作品《三都赋》,而“五岳图”则可能暗指其作品如画卷般精美。
  2. 作者背景:林庆铨,字衡甫,又字蘅圃,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光绪十三年,奉职定安(今海南定安县)尉。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不仅创作了大量诗词,也留下了多部关于楹联的著作,如《楹联述录》《楹联续录》等,显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深厚造诣。
  3. 艺术特色:这副对联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对仗工整,语言优美。“胸中锦绣三都赋”,用“锦绣”比喻文才,“三都赋”则是汉代司马相如的辞赋名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而“笔底烟云五岳图”,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如画般的美景。其次,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挽李香苹联》不仅仅是对亡友李香苹生前文采的赞誉,更是对其人生经历和人格魅力的缅怀。它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使人读后感怀良多。

《挽林香叔联》不仅是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寄托。通过对这对联的研究与赏析,不仅能够领略到清代文人的风采,还能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