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堂弟杨季熊联

叹影泡露电,便了生平,伤心六尺遗孤,更望读书能继起;
算才力聪明,不居人下,讵料卅年苦志,竟教绩学未成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堂弟杨季熊联》是一副由杨仲愈创作的对联,通过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堂弟的深情怀念和对其人生结局的感慨。下面将具体介绍这副对联:

  1. 对联原文
  • 上联:“叹影泡露电,便了生平,伤心六尺遗孤,更望读书能继起”
    此句描述了对堂弟生前的不幸遭遇及其期望其后代能够继承学问的愿望。
  • 下联:“算才力聪明,不居人下,讵料卅年苦志,竟教绩学未成名”
    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堂弟才能与成就未能得到充分认可的哀叹。
  1. 作者背景
  • 杨仲愈,字子恂,闽县人,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卒于同治元年(1862年),享年49岁。
  • 他不仅是清朝的举人,更是同治年间的进士。
  1. 历史意义
  • 杨仲愈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如《剑秋阁吟存》《秋华楼赋选》等,还体现在他对文学的热爱以及与同僚间的文化交流,为南社成员之一。
  1. 艺术手法
  •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严谨的结构、对称的美和深邃的意境著称。这副对联在结构上遵循了对仗的原则,语言精炼而富有情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1. 社会价值
  • 这副对联不仅仅是对一个个体命运的悼念,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的不公与压抑,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挽堂弟杨季熊联》是清代一位文人对堂弟杨季熊一生遭遇的深切哀悼以及对他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表达。通过这副对联,人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