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柏风前立马悲,中原重到拜公祠。
早知宋室终降虏,应为苍生一驻师。
甚惜忠君遗爱国,几经皇汉帝诸夷。
两河父老今犹痛,忍向神丛读旧碑。
重谒岳王庙(1903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谒岳王庙》是一首描写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岳飞忠君爱国精神的敬仰和对当时国难时的无奈。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作品原文:
桧柏风前立马悲,中原重到拜公祠。
早知宋室终降虏,应为苍生一驻师。
甚惜忠君遗爱国,几经皇汉帝诸夷。
两河父老今犹痛,忍向神丛读旧碑。作者介绍:黄节(1873-1945),字秋岳、晦闻等,号湘岸、花随人圣庵主等,广东番禺人,近代诗人、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他与梁鼎芬、罗瘿公、曾习经并称岭南近代四大家。其诗歌兼见唐诗文采与宋诗骨格,人称“唐面宋骨”。他的《重谒岳王庙》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历史背景:岳飞是南宋初期著名的抗金名将,他在多次战斗中屡败金兵,战功卓著,但由于反对和议,反对秦桧的陷害,最终被害身亡。岳飞墓位于杭州西湖边的栖霞岭下,即俗称的岳坟或鄂王坟。岳王庙是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而建立的,它是西湖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
诗歌赏析:《重谒岳王庙》这首诗以“桧柏风前立马悲,中原重到拜公祠”开篇,表达了诗人在岳王庙前看到桧柏树时内心的悲痛和失落。接着,“早知宋室终降虏,应为苍生一驻师”,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甚惜忠君遗爱国,几经皇汉帝诸夷”两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岳飞忠君爱国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分裂和民族危亡的深切忧虑。最后两句“两河父老今犹痛,忍向神丛读旧碑”则揭示了诗人面对历史遗址时的情感复杂性和深沉的民族责任感。
黄节的《重谒岳王庙》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历史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