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八月七日会葬任公先生于西山始为二诗以述吾哀 其一

公丧吾终疑,每忆已自哭。
人天涨悲泪,哭亦非我独。
东堂初拜见,挽士恨不速。
廿年相厚意,有感积次骨。
病中数见念,要约共削牍。
自惭下方镫,何益秋阳暴。
定文吾岂敢,流沫许校读。
人生良苦短,知己一已足。
堂堂九原心,追答笔未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他与友人任公先生共同葬于西山,于是创作了两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哀思。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友人的哀悼之情以及对自己职责的感慨。

第一首诗为:

己巳八月七日
会葬任公先生于西山始为二篇以述吾哀 其一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如此山,永埋一骨。

这是白居易在描述自己与任公先生相识相知的经历,他们如同新结识的朋友,但感情却如同老友般深厚。然而,命运却让他们在西山永眠,只留下一具遗骨。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第二首诗为:

余亦悔其少作之疏,不能以文会友,而以武断交也。
今日观此二章,方知文章之妙,非止纪行述事而已也。

白居易在这里反思了自己的过去,认为自己在年轻时对待友情的态度过于粗疏,没有通过文学交流来加深彼此的了解。然而,当他看到《祭亡友员外郎中》这两首诗时,他才意识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不仅仅是记录事实,更能够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白居易对已故友人的深切哀思,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理解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反思和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