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梯庵

两崖刺苍天,寂寞下千尺。
山云无尽幽,山径抉危碧。
何人结茆庵,蚁附见行迹。
磴高时入云,云絮软可擘。
想当龙公来,万瀑荡云脉。
山晴涧亦静,佳绿在娟柏。
攀梯孰云倦,寒意满篸帻。
独有上方钟,泠然识闲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梯庵》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黄浚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内容:

  1. 诗作内容:《云梯庵》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云梯庵周围的山峦和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攀登者对于这座古刹的向往和敬畏。诗中“两崖刺苍天,寂寞下千尺”形象地表达了山峰的高耸入云,孤寂而威严的气势;“山云无尽幽,山径抉危碧”则细腻地描绘了山中云雾的无穷和山间的险峻曲折。
  2. 创作背景:《云梯庵》的创作背景与黄浚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黄浚(1891-1937),字秋岳,室名”花随人圣庵”,福建闽侯人,幼年时即有诗名,后被孙雄收入《四朝诗史》。他的生平经历了晚清、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这种历史背景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之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
  3. 艺术特色:黄浚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其诗作多采用传统格律,语言精炼而富有音乐性。在《云梯庵》中,诗人通过对云梯庵周围景物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风光,更通过这些景象引发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4. 文化意义:《云梯庵》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云梯庵在当地的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诗作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
  5. 后世影响:黄浚的《云梯庵》及其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学者对其诗歌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其作品在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末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体验的重要窗口。

《云梯庵》不仅是黄浚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清末近现代初中国社会、文化和宗教的重要文献。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