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四首 其二

雨湖既清绝,吾艇亦已孤。
蒙蒙十顷青,私此一幅蒲。
维舟得孤山,山静路郁纡。
藓花留屐痕,隔岭馀啼鸪。
雨中闻暗香,虚牖缘春芜。
祠堂本傍竹,倚竹惊幽姝。
应疑罗浮仙,来访坡与逋。
苔枝五百年,赪骨莹玉肤。
相逢复客里,太息容何癯。
对花念绿华,绝代诚难摹。
何当共乌篷,烟雨看成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四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组诗,共有四首,其中“其二”为其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后初晴的西湖所见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赞美之情。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创作背景
  •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 “其二”写于熙宁六年正、二月间,此时正值春末夏初,雨后初晴之际。
  1. 诗句原文与翻译
  • 上句“雨湖既清绝,吾艇亦已孤。”描述了湖面在雨后显得格外清澈,自己的小舟也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显得孤单。
  • 下句“濛濛十顷青,私此一幅蒲。”则描绘了湖面上薄雾缭绕,一片宁静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水域的喜爱。
  • “维舟得孤山,山静路郁纡。”写出了诗人找到一座孤山维舟,山路宁静且曲折。
  • “藓花留屐痕,隔岭馀啼鸪。”则是说苔藓上的花留下了鞋子的痕迹,远处山岭上传来的是鸟儿的啼鸣。
  • “雨中闻暗香,虚牖缘春芜。”描述了在雨中闻到淡淡的香气,推开窗户是春天的野草。
  • “祠堂本傍竹,倚竹惊幽姝。”则是说祠堂旁边种着竹子,靠着竹子可以听到女子的声音。
  • “应疑”一句,可能是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感慨或期待。
  1. 主题内容
  • 此诗通过描写雨后的西湖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赞美。
  • 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将西湖的美丽与古代美女西施相提并论,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西湖四首》中的“其二”以其生动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苏轼卓越的艺术才华,还可以深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