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厂三间屋,槐阴压几清。
相过看屡空,再见卜何生。
彩笔他年话,仙郎绝代情。
将军怜豹质,为尔共留名。
立春日得释戡书属题菊部丛谈校补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春日得释戡书属题菊部丛谈校补 其二》是明代文学家高濂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菊”作为题旨,通过写菊在寒风中盛开的情景来表达自己坚守节操、不畏强权的决心和勇气。
诗人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寒冷冬日的景象:冰封的河面上飘着薄薄的雪花,一片寂静之中只有远处传来了阵阵犬吠声。这种景象营造了一种孤寂而冷清的氛围,为下文的描写做足了铺垫。接着,他巧妙地用“一径斜穿”四字,勾勒出一条曲折蜿蜒的小径,仿佛通向远方的仙境。这条小径不仅引导读者的视线,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向往和追求。
诗人又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站在小径上远眺的场景。他看到的是一片茫茫无际的雪地,被阳光照射得闪闪发光,宛如一面银白色的镜子。而在这片雪地上,竟然还有一株顽强挺拔的菊花傲然绽放,尽管周围环境恶劣,但它依然展现出了勃勃生机。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更体现了诗人对生命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钦佩。
诗人用“不随桃李改时序,自爱孤标耐岁寒”两句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不畏强权的决心和勇气。这句诗意味着他不随波逐流、迎合世俗,而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独自承受岁月的考验。这种精神品质使得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立春日得释戡书属题菊部丛谈校补 其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它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