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围金气,高林堕客忧。
极知犹剥复,终是欠绸缪。
盬脑天谁得,吹唇乱未休。
永怀湖上叟,兵底赏残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寒月围金气,高林堕客忧。
极知犹剥复,终是欠绸缪。
盬脑天谁得,吹唇乱未休。
永怀湖上叟,兵底赏残秋。
《九月七日拔可园中望月有怀散原老人》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创作于大历元年(766)九月七日,地点在成都郊外的拔可园。全诗如下:
十月十日到南村,比邻鸡犬又齐鸣。
暖风吹动沙洲树,月光如泼在平林。
江汉源长水势远,不知东极何时成。
安得仙人九节杖,北风乱折桂枝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历元年十月十日傍晚时分,从南村归来时的景象。首句“十月十日到南村”,说明诗人是在十月七日之后到达南村的。而次句“比邻鸡犬又齐鸣”则表明诗人回到家乡,周围邻里的鸡犬都开始鸣叫了。第三句“暖风吹动沙洲树”,描绘了晚秋初冬时分的乡村景色,暖风带动了沙洲上树木的摇曳。最后两句“江汉源长水势远,不知东极何时成”,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己身世漂泊、无法安定的心情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