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沈涛园先生 其四

归旆黔山黯,临江庾宅开。
钞诗仍细字,过阙几深杯。
结带惊公瘦,回车念我才。
平生香一瓣,何敢寝门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浚的《挽沈涛园先生 其四》一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沈先生的深厚怀念和尊敬。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黄浚,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与散文家。幼年时期,即在京为京师译学官学生时便以诗名扬,孙雄甚至将其诗作收录于《四朝诗史》。17岁毕业后,黄浚曾在京城担任七品小官。

  2. 诗歌原文
    归旆黔山黯,临江庾宅开。钞诗仍细字,过阙几深杯。结带惊公瘦,回车念我才。平生香一瓣,何敢寝门哀。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沈先生的形象和生活环境,表达了对沈先生深沉的敬爱之情。诗句中”归旆黔山黯,临江庾宅开”,形象地描述了沈先生归乡时的场景,黔山的暗淡与庾宅的开朗形成鲜明对比。”钞诗仍细字,过阙几深杯”则进一步展示了沈先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结带惊公瘦,回车念我才”,既表现了沈先生身体的消瘦,又体现了对他才华的赞赏和怀念。”平生香一瓣,何敢寝门哀”,则直接表达了黄浚对沈先生的哀悼之情。全诗通过对沈先生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描述,深刻传达了对其一生成就的尊重和怀念。

  4. 历史影响:尽管沈先生因向日本出卖情报被处决,但其一生的成就和贡献仍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的挽辞,以及汪辟疆所著的《光宣以来诗坛旁记》,均将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非常全面。

这首诗不仅是对沈涛园先生的缅怀,也是对那个时代文化人命运的一种反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珍贵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