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鹊山

篮舆出郭二十里,向客一峰如鹊起。
傅闻中有扁鹊祠,草木至今犹未死。
禁方一卷世不存,地上多是强死人。
祖洲大药不可得,令人长忆长桑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鹊山》是清朝诗人黄景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望鹊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名医扁鹊的怀念以及对草木生命力的赞美。在文学的世界里,诗歌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望鹊山》便是这样一首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解析这首诗:

  1. 作者背景:《望鹊山》的作者黄景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但始终不改其志向和才华。作为清代诗人之一,黄景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学作品,其中就包括了《望鹊山》。
  2. 诗歌内容:这首诗中,“篮舆出郭二十里,向客一峰如鹊起。”描绘了诗人乘坐着轻便的车子,走出城外二十里地,眼前出现的是一峰高耸入云,如同喜鹊展翅欲飞的景象。这一句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展现了望鹊山雄伟壮丽的一面。
  3. 历史传说:关于望鹊山的传说,据说是因为古代名医扁鹊曾在此炼丹而得名。这个传说不仅增添了望鹊山的文化内涵,也为诗歌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诗人通过这一传说,进一步烘托出望鹊山的神秘与美丽。
  4. 自然象征:在这首诗中,“傅闻中有扁鹊祠,草木至今犹未死。”这句话揭示了望鹊山不仅仅是一座山,它还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这里的草木之所以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正是因为历史上那些名医的智慧与医术流传至今。这不仅是对望鹊山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5. 情感寄托:在这首诗中,黄景仁通过对望鹊山的描绘,寄托了他的情感。他可能在这里寻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或者是对过去的某种追忆。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望鹊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意义的作品。通过对望鹊山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通过历史的传说和自然的生命力,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生命力的赞美。这首诗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