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中抱辛,较甚莲心苦。
剖作琵琶槽,切切能私语。
不比红豆枝,祇按相思谱。
过客倾耳听,繁丝激悽楚。
曲终人马喧,此别成千古。
窅窅墓门风,霏霏陌头雨。
攀树迷故柯,寻声何处所。
时见杨柳花,弥漫扑空舞。
桂贞曲为潘兰垞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桂贞曲为潘兰垞赋”是一首清代黄景仁创作的诗词。这首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展现了其对情感细腻入微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关于此诗的详细介绍:
作品原文:桂枝中抱辛,较甚莲心苦。剖作琵琶槽,切切能私语。不比红豆枝,祇按相思谱。过客倾耳听,繁丝激悽楚。曲终人马喧,此别成千古。窅窅墓门风,霏霏陌头雨。攀树迷故柯,寻声何处所。时见杨柳花,弥漫扑空舞。
创作背景:《桂贞曲为潘兰垞赋》的确切创作时间已不可考,它可能是在清代乾隆或嘉庆年间由黄景仁所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与诗人当时的社会经历和内心感受有关。黄景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艺术特色:《桂贞曲为潘兰垞赋》作为一首七言绝句,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黄景仁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桂枝”(即桂花)的芳香与“莲子心”(即莲子的心)的苦涩相联系,以此比喻相思之苦。此外,诗中的“繁丝激凄楚”和“人马喧”等意象,传达出离别时的悲愁气氛,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外界环境的喧嚣。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别离的场景,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情感内涵。
《桂贞曲为潘兰垞赋》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文学作品,也是黄景仁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黄景仁卓越的艺术才能,还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