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三日沈既堂先生座中十二人合年五百岁分韵得少字

繁葩织霞林,烂兹九春杪。
敞扉开长筵,竹箭尽江表。
繄惟主人贤,高义云日皦。
奉觞寿北堂,分润及宾僚。
或年如日东,或姿等松矫。
一与斯燕中,尽作期颐兆。
纬知昴宿兼,聚嫌德星少。
屏去云母障,帷撤绛纱绕。
枰楸落蜚英,壶矢静风筱。
酒气禁宵寒,烛光敌蟾皎。
卯饮兼夜游,黄昏连白晓。
匪曰耽燕衍,古欢合清醥。
我辈客天涯,聚散枝上鸟。
去日何堂堂,后会方渺渺。
眷言主情厚,顿释羁愁扰。
锡类惟绵长,回心更倾倒。
给席喜价增,斋翰疚言小。
行买千丈丝,一绣平原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月十三日沈既堂先生座中十二人合赋得少字》是一首由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作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春,袁宏道和其友张灵均、徐渭等人在京师会试期间的聚会上,沈既堂主持了一次即席吟咏活动。当时,与会者共十二人,每人分韵赋诗,袁宏道的这首作品便是其中之一。

袁宏道在诗歌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三月的春天里,阳光明媚,微风拂动着柳枝,人们齐聚一堂,饮酒作乐。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光里,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岁月的祝福。他通过“三月”、“春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同时,通过对“少”、“多”二字的运用,引发读者的思考:在这短暂的生命中,我们应该如何把握与珍惜每一时刻?

此诗体现了袁宏道的文风特点: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美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