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中杂成 其一

荒岗愁揽辔,衰柳雁行边。
石角疑掀地,云心欲竟天。
世途看马耳,骨相负鸢肩。
行路多憔悴,无为独黯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车中杂诗(其一)》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独特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清代著名诗人,生于1749年,卒于1783年。他出生于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家境清贫,四岁便失去双亲,少年时期即因才华出众而闻名。他的一生中,为谋生计曾四处奔波,晚年时生活并不宽裕。黄景仁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观察力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冲突。
  1. 诗词原文
    天寒行旅稀,语闻浣花老。
    我见殊不然,劳人多草草。
    前车接后车,鱼贯争古道。
    行色或辉煌,形容半枯槁。
    是各有室家,亦岂无翁媪。
    置酒亦足娱,寒馑讵不早。
    而必冲寒行,风霰犯昏晓。
    我亦厕其间,躯比一粟渺。
    何意号寒…

  2. 赏析要点

  • 情感表达:黄景仁的《车中杂诗(其一)》充满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普通人生活的同情。诗中通过对旅途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浣花老”指浣花溪边的老人,形象地传达出旅途中的孤独和凄凉;“鱼贯争古道”则表现了旅途的忙碌和匆忙。
  • 语言风格: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用词精准,能够准确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特别是最后一句“我亦厕其间,躯比一粟渺”,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仍保持清醒和坚强的态度。

通过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黄景仁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能深入理解到那个时代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不仅是黄景仁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清代文人群体共同心声的一种体现。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远,体会到古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