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薄醉

昨夜月如钩。
经过楼头。
画屏小饮篆烟浮。
薄醉日高慵未醒,清露晨流。
无力压香裯。
眶褪微秋。
檀郎无计暗绸缪。
窗外玉奴催未得,半晌迟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卖花声·薄醉》是清代诗人黄永的作品,其全文如下:昨夜月如钩。经过楼头。画屏小饮篆烟浮。薄醉日高慵未醒,清露晨流。无力压香裯。眶褪微秋。檀郎无计暗绸缪。窗外玉奴催未得,半晌迟留。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背景
  • 黄永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黄永的这首《卖花声·薄醉》写于清朝时期,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情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 诗中的“昨夜月如钩”,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月亮的形状,象征着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与情感。
  1. 诗歌内容
  • “昨夜月如钩。”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月亮如同钩子一般,勾勒出夜幕下的美丽画面。
  • “经过楼头。”则透露出诗人在夜晚经过一座楼宇,可能是他独自行走或有所思的情景。
  • “画屏小饮”暗示了诗人在夜晚有一段闲暇时光,可能在画屏风前小酌,享受片刻的宁静。
  • “篆烟浮”描绘了室内香烟袅袅升起的景象,增加了夜晚的浪漫氛围。
  • “薄醉日高慵未醒”表达了诗人饮酒过量后的困倦状态,以及他对这种状态的无奈和留恋。
  • “清露晨流”则描写了早晨第一缕阳光照在露水上的情景,给人以清新之感。
  1. 诗歌形式
  • 《卖花声》是一种古风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深沉的情感或描绘自然景观。
  • 黄永的这首作品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而富有韵味。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的主题集中在表达诗人的孤独、忧愁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诗人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受。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充满了文人墨客的风骨和才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1. 历史影响
  • 黄永的这首《卖花声·薄醉》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现了清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

《卖花声·薄醉》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体会到他们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