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世那能住此人,未年三十即无身。
阿兄欲泣翻成笑,白藕花中又一春。
忆亡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亡弟》并非文学作品,而是由杜甫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这组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亡弟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命运的关切。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作品广泛反映了唐朝社会的真实面貌,尤其是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因此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真挚的情感见称。他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兴废、民生疾苦的关注。《忆亡弟》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通过这些诗句,读者能够感受到杜甫对弟弟深厚的亲情,以及对乱世中普通人命运的感慨。
在《忆亡弟》这首诗中,杜甫表达了他对失去弟弟的深切悲痛,以及对战争和动荡时期中人们命运的担忧。诗中既有对弟弟生前境遇的描绘,如“饥寒傍济州”、“人稀吾不到”,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渴望和对当前孤独的感叹。杜甫通过这些文字,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充满哀愁和希望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和期待。
《忆亡弟》是杜甫在其一生中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不仅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对于家庭、友情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光时刻,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思想感情和他所处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