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江头孝女碑,好辞绝妙有谁知。
正平遮莫为狂客,文举差堪唤大儿。
岂是忌才遭魏武,自缘知己死陈思。
纵令韬晦能无恙,若个延年万岁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曾读江头孝女碑,好辞绝妙有谁知。
正平遮莫为狂客,文举差堪唤大儿。
岂是忌才遭魏武,自缘知己死陈思。
纵令韬晦能无恙,若个延年万岁期。
《海陵狱中拈笔李卓老焚馀五首其一》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作品。此诗为悼念李之仪而作,表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之情和不幸遭遇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海陵狱中拈笔李卓老焚馀五首其一
余与李方叔书云: 某方寤寐思服,未获从也。今者得闻于外,又复何言?
方叔,字公择,成都人。元丰初,举进士,调眉州青神县主簿。轼谪黄州,会赦归,道过眉山,特往相别,且问方叔近况何如?
方叔曰: 以君之故,累遭贬窜。方叔方忧妻子,又虑祸及善人,日不聊生矣。
轼曰: 方叔自少好学,其于诗尤工。虽时有俚语,然高雅清新,自成一家。如方叔之文,虽不为世人所称许,然独以其忠实得人心耳。
方叔曰: 吾兄知我深矣。然欲使众人信爱,舍陈言浮说,安能自致于人也耶?
轼曰: 吾见方叔文章必为天下法,虽老人必喜。子乃真男子,何所畏乎!
方叔再拜曰: 方叔始愿粗陈肝胆于左右,不幸皆不用,辄复用之,幸矣!
轼曰: 此未足以为幸,方叔其无以为辞!
方叔曰: 某在京师时,见公择、君猷两学士皆以诗文自名,而公择尤长于诗,其文温纯简雅,如其为人。君猷则长于议论,其文简重明断,如其为人。
余尝谓: 二公者,文章政事,皆一时之冠。然二公之才,皆无所用奇险奇怪怪之意,以合世之耳目,务从实而不尚空言。
公择、君猷皆非徒好学问而已,盖皆有所试用于世者也。
余顷尝见公择之文,诚可谓天下之至文,然其为文,犹有所试于世而未必用也;君猷虽甚奇伟,然其见于行事,犹有所试于世而未必用也。
方叔,子其勉之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苏东坡对李之仪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其才华的认可和鼓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现实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