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散吴天暮,太匆匆杨公塘上,樯乌飞舞。
布被宵长眠未暖,不抵经年离绪。
又搀入闲情几许。
梦草池塘青了处,有笑桃门巷红迷路。
山送客,露眉妩。
聘珠瘗玉都成误,但从今、任天付与,茵花泥絮。
咫尺江湖行不得,处处愁风愁雨。
便鸳诺鸥盟无据。
花底填词闲过遣,隔天涯两个黄鹂语。
只尔我,识甘苦。
贺新凉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凉 其三》鉴赏
《贺新凉·其三》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此词作于避祸泰和时期,病中两得晴梅馆。在这首词中,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晚夏时分的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心境的复杂变化,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成就。
词的开篇便用“沾湿春衣不嫌雨”来形象地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留恋。随后,“鬓丝禅榻心情改,闲看儿郎插帽檐”则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闲适自在、心情转变的文人形象。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不仅体现了作者个人情感的转变,也反映了社会背景的影响。
接下来的部分,“苍莽西风里。却谁知、眼前景物,关山万里”进一步扩展了词的主题,通过对苍茫西风的描述,引出了对远方景物的感慨。这种景象的描绘,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旅途中孤独与未知的抒发,反映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结尾部分,“犹是江南行吟客,暗数天涯知己”,则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和升华。它表达了尽管身处乱世,但仍然保持一颗追求自由、热爱生活的心。同时,这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贺新凉·其三》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