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瑶台一片云,随风飞去尚氤氲。
画眉混沌中央氏,透骨风流左阿君。
昆玉歌声新白纻,郁金酒色旧红裙。
被他无限销魂梦,纵有名香未忍熏。
拾得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拾得其一是》是一首唐代的诗歌,由宋·王安石所作。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著称,常反映出他对时事的深刻洞察及个人的政治理念。
诗歌原文:
牛若不穿鼻,岂肯推人磨。马若不络头,随直而起卧。乾地终不涴,平地终不堕。扰扰受轮回,祗缘疑这个。诗中意象解析:这首诗描绘了牛和马在没有牵绊与束缚的情况下的状态。牛如果失去了缰绳,便不再被驱使去做任何工作;同样马如果没有被系住,也会自由地活动。这反映了自由与束缚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诗中的“乾地”和“平地”分别指干燥和平整的土地,通过对比来强调自由状态下的安宁与稳定。而“扰扰受轮回”则表达了生命轮回不息的无常感,“祗缘疑这个”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哲学上的疑惑或对某种事物存在的质疑。
丰干禅师的传说:据文献记载,唐代的丰干禅师在松林中偶遇了一个迷路的稚龄小孩,他出于慈悲将孩子带回了国清寺,并取名“拾得”。这个故事在佛教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体现了禅宗对众生悲悯的教义。
苏州寒山寺的由来:拾得的故事还与苏州寒山寺有渊源关系。该寺因丰干禅师的捡回而改名,成为了闻名中外的文化圣地。
《拾得其一》不仅是王安石的一首诗作,更是蕴含深厚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状态的思考,同时也传递了禅宗对众生的关爱与悲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