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杜老诸将韵 其五

风声鹤唳逼人来,何限王郎斫地哀。
万里九重难献策,十年一剑未登台。
能磨压日秦头刃,胜酌呼嵩马上杯。
可惜韬钤成故纸,偃师介葛是奇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杜老诸将韵·其五》是一首清诗,由黄人所作。这首诗通过黄人的笔触,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下面将介绍作品的具体内容:

  1. 诗人介绍:黄人(1866—1913),字摩西,初名振元,后改字慕韩,又一字慕庵,江苏昭文(今常熟)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曾在苏州结立“三千剑气文社”,参与东吴大学堂的文学创作。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2. 诗歌内容:黄人的诗歌《和杜老诸将韵·其五》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当前政治状况的担忧。诗中的“风声鹤唳逼人来,何限王郎斫地哀”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紧张气氛和英雄悲壮的行为。而“万里九重难献策,十年一剑未登台”则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3. 艺术特色:黄人的诗歌在形式上追求古朴与典雅,同时不失生动与形象。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能够直击人心。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含义深远,耐人寻味。《和杜老诸将韵·其五》就是这样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性的作品。
  4. 时代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特征,杜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诸将五首》。这些诗作不仅是对时局的反映,也是对当时文人处境的思考与探讨。

通过对《和杜老诸将韵·其五》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黄人这位文学巨匠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地位。黄人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研究唐代乃至更早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