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叠东山韵 其四

惊破承平梦,沧溟杀气寒。
赤心臣子怪,白眼鬼神看。
报国馀生健,封侯去路宽。
洒兵终有日,王泽不曾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述怀叠东山韵 其四》是一首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黄人作为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于世。该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因为其文学价值,也因为它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诗中描绘了一幅幅宏大的历史画面,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黄人的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动荡不安局势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述怀叠东山韵 其四》中,“惊破承平梦,沧溟杀气寒”两句,通过强烈的对比,展示了国家从和平稳定到危机四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上,也深深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得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诗中还体现了黄人对忠臣良将的赞美,如“报国馀生健,封侯去路宽”等句,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感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这反映了黄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仍然保持着坚定的爱国心和责任感。同时,诗中的“白眼鬼神看”,也揭示了社会对于忠臣良将的冷漠甚至敌视,突显出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对人才的限制与压制。

诗中还透露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感,通过描述自然景象来隐喻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例如,“洒兵终有日,王泽不曾乾”一句,可能寓意着正义的最终到来与邪恶势力的消散。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得作品更具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述怀叠东山韵 其四》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一面,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现状以及人民的内心世界。黄人的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后世研究的宝贵资料,也为人们提供了理解历史、感悟人生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