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兴 其七

饮啖依然健,寒温苦未工。
蓄狸仍食鸭,送雁又惊鸿。
试问三升豆,何如五斗葱。
人情原不薄,我命自难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旅兴 其七”是元代诗人刘基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是元末明初的杰出人物,不仅是一位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还是明朝开国功臣。因其卓越的成就,后人尊称他为“诚意伯”,并在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诚意伯,人称刘诚意。他的生平与思想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创作时间:关于刘基创作“旅兴 其七”的具体时间,史书并未明确记载。但据诗中的意象来看,此诗可能是刘基在游历或思考人生哲理时所作。这样的创作背景往往伴随着对人生百态的深沉感慨和哲学思考。
  1. 诗歌原文
  • 人生百岁间,苦乐相牵攀。
  • 念生复念死,何时一开颜。
  • 登高望八荒,目眷飞鸟还。
  • 有愿不克遂,泪下空潺湲。
  1. 诗歌主题
  • 生命感悟:“人生百岁间,苦乐相牵攀。”表达了人生短暂、苦乐交织的深刻感慨。刘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艰辛。
  • 生死观照:“念生复念死,何时一开颜。”反映了刘基对生死问题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对于生命终结的不解和对生命意义的探求。
  • 理想与现实:“有愿不克遂,泪下空潺湲。”揭示了个人愿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落差,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现实的无奈。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登高望八荒,目眷飞鸟还。”通过登高望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胸怀壮志的氛围。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视觉美感,更蕴含了深刻的哲思。
  • 语言风格:“念生复念死,何时一开颜。”运用了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这种表达方式也展现了刘基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
  • 结构布局:“人生百岁间,苦乐相牵攀。”作为开篇,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而结尾的“有愿不克遂,泪下空潺湲”则以强烈的对比和反思收尾,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旅兴 其七”是刘基在游历中所作的一首反映人生哲理的古诗。它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体会到刘基深邃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