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湖棹舟过吴佩远东溪村舍

隐隐茅茨鸡乱啼,问程多指隔前溪。
夫人庙角残阳满,棹入桃花路转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鸳湖棹舟过吴佩远东溪村舍》是明代诗人黄云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某个时刻,乘坐一叶扁舟经过吴佩远时所见的景色。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黄云(1521年—1589年),字仲文,号东白,浙江长兴人。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杨慎、张羽并称为“南三”,对后世影响颇深。
  1. 诗歌原文
    隐隐茅茨鸡乱啼,问程多指隔前溪。
    夫人庙角残阳满,棹入桃花路转迷。

  2. 诗歌内容解析

  • 隐隐茅茨鸡乱啼:描述了村庄的宁静和生活的朴实,以及早晨的劳作声。
  • 问程多指隔前溪:表达了对前方路途的好奇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 夫人庙角残阳满:通过夕阳映照的景象,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岁月的静好。
  • 棹入桃花路转迷:暗示了进入村庄后,景色变得更加迷人而难以辨识方向。
  1. 艺术手法
  • 意境描绘:通过具体景物的描绘,如柳树、桃花、鸡鸣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对比手法:将村庄的生活与外面的世界进行对比,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
  • 象征意义:夕阳和桃花可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美好,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1. 历史背景
  • 黄云生活在明朝中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
  • 吴佩远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也可能是泛指某个地区。
  1. 文化价值
  • 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
  • 诗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能够引发读者对于自然美、人生哲理的思考。

《鸳湖棹舟过吴佩远东溪村舍》不仅是一首美丽的田园诗,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赞美。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以及它在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